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会文萃

孩子在校爱打架,家长怎么办?

2017-05-08 22:28:34      点击:

       像许多同龄的男孩子一样,上小学三年级的豆豆,特别喜欢看奥特曼、西游记和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平日里喜欢学影片人物的样子舞刀弄棒,有时候打碎东西,被妈妈孙女士批评时往往不服气,这样难免挨一顿暴揍。

    这一学期,因豆豆打骂同学,孙女士多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前几天,孙女士的表弟带孩子丽丽来玩,两个孩子抢玩具,豆豆怒冲冲的打了丽丽一个耳光。

      为此,孙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不明白儿子怎么了,儿子为什么喜欢攻击别人?

        在咨询室里,一向活泼好动的豆豆低着头,看着自己不停摆动的双脚,不时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周围的一切。当心理专家询问豆豆打人时候的感觉时,豆豆激动地说,“妈妈平时都是这么打我的。”当问及妈妈什么时候不打他时,豆豆沉默了,一句话也没有说。

       倾听完孙女士的诉述,心理专家发现,豆豆所表现出来的打人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儿童攻击行为主要是指因为儿童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的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常以打人、骂人、抢别人的玩具、毁坏物品等形式表现出来。

       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因为其性格特点,男孩倾向于暴力攻击,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欲望,女孩则倾向于语言攻击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豆豆的攻击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孙女士采取暴揍解决儿子犯错却不服气情景的应对方式,无形中我们鼓励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暗示:拳头硬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就给了孩子一个强化,无意中促使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这种情境不断出现,孩子的攻击行为就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攻击的行为方式。一旦孩子感到不满意、欲望不能实现的时候,便以攻击行为寻求心理平衡。

     同时,豆豆平时所接触的读物、电视、游戏等,避免不了一些带有攻击性特点的事物被孩子模仿和学习,如豆豆喜欢学影片人物的样子舞刀弄棒。而这些具有攻击性的人物和行为特点在卡通动画里却是受到相当程度的肯定和赞扬的。对理解和选择能力都处在较低水平又好动的豆豆来说,自然会模仿,起到潜在强化作用。

       当受到正面强化的动画人物(如孙悟空)的攻击行为得到豆豆的认可和肯定的同时,带有负面强化的犯错导致挨打的妈妈的惩罚行为不断出现,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增强。正强化和负强化不断发生,就进一步强化了豆豆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对策

1.夫妻之间避免打骂吵架,以身作则。

2.教育孩子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动画片要有选择性。

4.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5.培养孩子的亲善行为。

6.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