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为什么有些孩子越乖,长大后越痛苦?

来源: 2017-03-20 23:03:57      点击: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

     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

     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  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  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  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可能越多。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心理问题越多?

 试看一个案例: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  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

“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意味着

     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易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

 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  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太“乖”的孩子

         独立生活能力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 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  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  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毛豆“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毛豆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太“乖”的孩子   容易落后于时代? 

 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考公务员,拿铁饭碗”或者“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人,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可见“乖”不意味着“好”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辈的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  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  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中国父母的“乖”,意味着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长教训的我,终于让毛豆做了一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这天吃过晚饭,毛豆拿着一个堆  砌得很奇怪的小车来给我看,本是车窗却堆到了尾巴上,车头却倒装在车身,姥姥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车哪有长这样的。来,  姥姥帮你按画册上的砌好。”毛豆才不肯听话,继续往车身上堆砌大人无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这车堆叠得算不上巧,毛豆也绝对不乖,可这辆看起来丑陋的小车,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一定能通往  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